保时捷利润暴跌99%,一夜危机来袭
保时捷利润暴跌99%,面临重大危机,一觉醒来,公司陷入困境,业绩严重下滑,这一突发事件令保时捷面临巨大挑战,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,此重大变化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,保时捷需迅速采取行动以扭转局面。
无数人的梦想豪车保时捷,最近栽了个大跟头,利润暴跌了99%!
具体来看,今年前三个季度,保时捷的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,断崖式地跌到了只剩4000万欧元。
不赚钱背后,就是车不好卖了。
保时捷同期全球的销量也下滑了6%,卖了大概21.2万辆。
但这就是最大的谜团——保时捷曾经最引以为傲、最赚钱的能力,好像突然消失了。
或者说,是谁把保时捷逼到了这个墙角?
答案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完美风暴,但其中最狠的一拳,就是无法在中国市场躺赢了。
来因为来自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产业正在集体崛起。
第一,在中国市场,保时捷正在经历一场"雪崩"。
数据显示,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只卖了3.2万辆,暴跌了26%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下滑,而是连续第四年的暴跌。
回想2021年,它在中国还能卖出9.56万辆,是妥妥的全球第一大市场。
但短短三年,销量几乎腰斩,从超豪华阵营的领头羊,跌到了边缘位置。
第二,中国造车新势力的"降维打击"是主要原因。
保时捷的溃败,尤其是它的电动旗舰Taycan,堪称一个经典案例。
这台车当初被寄予厚望,率先搞出来了800伏平台(尽管也是供应商方案,而且供应商来自中国),但去年销量直接腰斩,暴跌了49%。
为什么卖不动?
因为价格与价值的脱节了。
Taycan定价62.8万到159.66万,但消费者很快发现,同样甚至更强的性能,中国品牌用不到它一半的价格就能做到。
比如小米SU7 Max,零百加速和Taycan一样闯进3秒内,续航还更长,但售价还不到30万。
这种极致的"技术平权",彻底击穿了保时捷赖以生存的品牌溢价。
当然还有智能化代差。
当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流畅智能的车机、好用的高级驾驶辅助时,保时捷还停留在"卖选装"的阶段。
近60万起售的Macan,连个基础的驾驶辅助系统都要额外花2万块钱选装。这种"重机械、轻智能"的传统豪华车思维,和中国市场"智能化即豪华"的新认知,已经完全脱节了。
不只是保时捷,整个传统豪华品牌阵营,包括BBA(奔驰、宝马、奥迪),都在面临同样的冲击。
曾经,BBA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占有率接近70%,但到2023年,这个数字已经跌破了50%。
第三,保时捷自己的"战略摇摆"也拖了后腿。
在电动化这条路上,保时捷表现得非常纠结。
它先是宣布要停止燃油版718的订单,后来又逆转决策保留燃油车;既想清理燃油车库存,又放缓了纯电车型的推出节奏。
这种"既想拥抱电动未来,又舍不得燃油车这个现金奶牛"的摇摆心态,让它在中国这个全球最"卷"、变化最快的新能源市场上,显得步履蹒跚,两头不靠。
此外,高昂的关税和巨大的转型投入也加剧了它的困境。
光是今年,关税就给保时捷带来了大约7亿欧元的成本。
同时,为了向电动化转型,它在工厂改造、电池研发等方面投入了巨资,这些一次性支出也严重侵蚀了它的短期利润。
尤其是保时捷还莫名其妙收购了一个过时、且毫无技术领先性的电池工厂,可能只是为了做一个电池备胎。
所以,保时捷利润暴跌99%,表面上是个财务数字,但其背后,是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。
它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渐行渐远——那个依靠发动机声浪、机械性能和百年品牌光环就能轻松赚钱的时代,正在加速终结。
本文标签属性:
燃油:燃油滤清器
销量:销量占比怎么算
作者:访客本文地址:http://www.10000lamps.cn/post/69.html发布于 2025-10-27 16:56:47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经济网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